法制網訊 記者 張維 近年來,民營企業對公益慈善事業的規範化、專業化、常態化的訴求在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設立基金會。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謝經榮出席近日在深圳召開的“構建慈善新格局”研討會時稱,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生力軍,為我國公益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研討會由中國慈善聯合會承辦,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和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協辦。
  除了民營企業,中央企業也是公益慈善事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國資委秘書長閻曉峰表示,中央企業多年來積极參与到慈善公益事業中,努力做到了三個堅持:堅持瞄準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堅持可持續性;堅持規範運作。
  社區也正在成為政府公共服務的有效補充。桃源居公益基金創始人李愛君認為,社區要成為政府公共服務的有效補充,成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橋梁和紐帶,社區基金會的發展不能只依靠基金會自身造血,“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社會協同,才能把社區基金會辦好。”
  在慈善公益事業中,媒體也被賦予一定職責。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公益傳播研究所所長吳浣苓教授認為,媒體應具有追蹤探索的精神,報道公益事件時首先應保證真實性,理性發聲,應更重視事件背後公益理念和知識的傳播;在監督、批評、揭露慈善公益組織的問題時,要以提高透明度為目的,不能污名化。  (原標題:專家稱媒體監督要不能污名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q86wqhkc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