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現代農業,核心還是一個人的問題,因為勞動者是生產力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要保證糧食安全,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誰來種地”這個問題,已經很現實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必須從戰略層面高度重視,積極有效加以應對。
這些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村勞動力,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越來越多地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這是現代化進程中的普遍規律,對促進農民增收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但是,由於農村勞動力持續大量地向外轉移,農業生產出現了三個大的趨勢:農忙季節缺人手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務農勞動力老齡化越來越明顯,農業兼業化副業化越來越普遍,現在務農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婦女。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66)
- Apr 16 Wed 2014 10:02
從戰略層面解決好“誰來種地”
- Apr 13 Sun 2014 09:18
蘭州:元宵節後火車票開售 “北上廣深”一票難求
元宵節後火車票開售 “北上廣深”一票難求
每日甘肅網-西部商報訊(記者李彥琴)昨日起,旅客可以通過互聯網和電話訂購2月15日(正月十六)的火車票。昨日下午,記者登錄12306網站查詢發現,蘭州至北上廣深等熱門方向節後車票持續緊俏,部分城市連無座票都被一搶而空。隨後,記者從鐵路部門瞭解到,元宵節前後將迎來客流高峰,廣大旅客應合理制定出行計劃,儘早購票。
- Apr 05 Sat 2014 18:53
阿克蘇:謊稱“有關係”詐騙40萬
- Mar 29 Sat 2014 01:17
陝西一客車爆炸3人死亡24人受傷
- Mar 26 Wed 2014 13:41
藍田城關鎮高齡補貼為啥延遲發放 機房搬遷系統正恢復
- Mar 24 Mon 2014 02:56
英國擬允許用戶憑藉電子照片實現支票兌換
【環球網綜合報道】在電子銀行日益興盛的今天,支票也可能借助智能手機服務實現電子化。據英國《獨立報》報道12月27日報道,英國財政部12月26日宣佈,日後將允許使用智能手機拍攝支票的兩面,人們只需將其傳送到銀行,即可存入和兌現支票,而不必親自前往。
據報道,這個兌現支票的新方法可以讓企業及個人,客戶在短短的兩天就收到錢,而不必像現在這樣等上六天。此外,這也是為了保障支票在銀行服務走入網絡時代也能夠生存,同時還能夠為銀行節省開支。目前,英國財政部正在考慮推動新法,允許銀行直接處理客戶傳送的支票照片,而不需要等到客戶提交支票正本才展開處理步驟。
- Mar 21 Fri 2014 18:04
春運首批加班飛機開始售票
- Mar 19 Wed 2014 08:46
剔除動畫片暴力須打通觀眾通道 □溫江樺
- Mar 16 Sun 2014 21:38
英國4歲神童智商媲美愛因斯坦 已讀940多本書
中新網12月16日電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道,英國4歲大的薩拉比智商高達160。他的智商可以媲美愛因斯坦、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和著名物理學家霍金。
薩拉比家住英國南約克夏,10個月就會講第一個字,20個月會說成句的話,2歲就以極高的智商嶄露頭角,會的字有500個,還能說出全身的器官和它們的功能。3歲就進了高智商俱樂部“門薩”學會,同年上小學。
- Mar 14 Fri 2014 11:49
文林苑拆遷案 王家要求原地重建法院判敗訴
?
文林苑同意戶10日下午在市政府召開記者會,淚訴法院在審理文林苑一案進度緩慢,且嚴重偏袒王家。
- Mar 12 Wed 2014 01:26
台媒:兩岸政經問題難分離 對話拖太久不利臺灣
- Mar 09 Sun 2014 15:22
貧困“兩癌”婦女每位救助5000元
- Mar 07 Fri 2014 05:43
IPO停滯1年多後將重啟 改革將遏制高價發行
央廣網北京12月1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等待了超過一年以後,市場終於迎來了“IPO重啟”的消息。中國證監會昨天正式發佈關於進一步推行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同時宣告明年1月,將有50家企業陸續上市,由此拉開IPO重啟大幕。
昨天證監會同時發佈的,還有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推進優先股試點以及借殼上市審核嚴格執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標準的通知,但這其中最重要也是市場期待已久的,顯然是IPO重啟。
- Mar 04 Tue 2014 18:07
[復旦投毒案]庭審舉證:黃某因飲入林某投毒的飲用水死亡
- Mar 02 Sun 2014 04:07
“仇恨之城”達拉斯首度大規模紀念肯尼迪遇刺50周年
- Feb 24 Mon 2014 20:41
今日熱V
- Feb 22 Sat 2014 07:51
網絡江湖安全秘籍
- Feb 19 Wed 2014 19:51
保持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
據新華社哈爾濱11月7日電(記者陳二厚)1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黑龍江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座談會,就如何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聽取意見。
李克強指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是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但必須是科學發展,是註重質量效益、促進擴大就業、不斷改善民生的發展,是可以持續的發展。要繼續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調整經濟結構。
- Feb 17 Mon 2014 03:45
學校“捆綁”發展 36所學校實現均衡辦學
- Feb 14 Fri 2014 06:39
美聯儲:將維持購債規模不變 美國房地產複蘇放緩